第二证券
提到“绝经”,很多女性会联想到潮热、情绪波动等不适,但它其实是女性生命中一个自然且必然的阶段。从月经规律到彻底停经,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了解这些变化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
一、什么是绝经?
从“围绝经期”到“真正绝经”
自然绝经简单说就是月经永久停止。医学上规定:如果没有明显疾病影响,月经停止12个月后,才能回顾性诊断为“自然绝经”。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是51.4岁,这背后的原因是卵巢里的卵泡逐渐耗尽,雌激素水平下降,促卵泡生成素(FSH)升高。
而在真正绝经前,会经历一个“过渡期”——绝经过渡期(围绝经期),它通常开始于末次月经前4年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月经变得不规律(有时提前、有时推迟),激素水平像“过山车”一样波动,还可能出现潮热、失眠等症状。
二、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从月经到情绪的连锁反应
1. 月经:从规律到紊乱
育龄期晚期:绝经前几年,月经周期可能先变短(比如从28天缩短到24天),这是因为卵泡成熟变快了。
围绝经期早期:月经间隔开始“乱套”,比如原本25-35天来一次,现在可能40多天甚至50天才来,或突然变频繁,这是因为激素波动导致排卵不规律。
围绝经期晚期:月经可能“跳票”(比如连续2个月不来)第二证券,甚至出现长时间闭经,直到最后彻底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女性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月经量变多或持续时间变长(超过7天),尤其是有子宫肌瘤或肥胖的女性,若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2. 让人“坐立难安”的症状
潮热:最常见的症状,80%的女性会遇到。表现为突然从胸部、面部开始发热,蔓延到全身,伴随出汗,有时还会心慌,每次持续2-4分钟,白天晚上都可能发作,夜间发作时会让人从睡梦中醒来(俗称“盗汗”)。不过只有20%-30%的人会因严重影响生活而就医。
情绪与睡眠:围绝经期女性新发抑郁的风险是绝经前的2.5倍,焦虑、情绪波动也很常见;睡眠障碍发生率在32%-46%,除了潮热影响,压力、情绪问题甚至睡眠呼吸暂停都可能参与其中。
泌尿生殖问题:雌激素下降会导致阴道干涩、性交痛,还可能出现尿频等不适(医学上称为“绝经期泌尿生殖综合征”),这些症状通常比潮热出现得晚。
其他小麻烦:比如关节痛、乳房胀痛(因激素波动)、偏头痛加重等,个体差异很大。
3. 看不见的“长期影响”
绝经后雌激素持续缺乏,会悄悄影响身体:
骨丢失:围绝经期就开始出现,绝经后前几年骨密度下降最快,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心血管风险:绝经后血脂会悄悄变化(比如坏胆固醇LDL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
认知变化:部分女性会感觉“记忆力下降、脑子变钝”第二证券,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的记忆优势可能比绝经前减弱。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
进入围绝经期或绝经?
1. 45岁以上女性:看症状+月经即可
如果45岁以上,出现月经不规律,同时伴有潮热、失眠、情绪变化等,大概率是进入围绝经期了,通常不需要做复杂检查。即便查FSH(促卵泡生成素),结果也可能忽高忽低,参考意义有限。
若月经彻底停了12个月,且没有其他疾病影响,就可以诊断为“绝经”。
2. 40-45岁女性:先排除其他问题
这个年龄段出现月经不规律,可能是“绝经提前”,但需要先做检查排除怀孕、甲状腺疾病(查TSH)、高催乳素血症(查催乳素)等问题。医生可能会查FSH,但结果仅供参考,不能单凭数值确诊。
3. 40岁以下女性:警惕“卵巢功能不全”
如果40岁前就出现月经紊乱+绝经症状,不是“绝经”,而可能是“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需要全面检查评估,及时干预。
四、特殊情况:
这些女性如何判断?
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避孕药会抑制激素,无法通过月经或FSH判断。建议停药2-4周后查FSH,若≥25U/L,可能已进入围绝经期。
做过子宫切除的女性:没有月经可参考,若出现潮热,且FSH>25U/L,可能是围绝经期晚期;绝经后FSH会更高(70-100U/L)。
五、正确应对:
不必恐慌,科学管理
绝经是自然生理过程,出现症状不代表“衰老加速”。轻微不适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放松);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如每晚盗汗多次、抑郁焦虑),可咨询医生,必要时采用激素治疗或其他干预手段。
记住:定期体检(关注骨密度、血脂等)、及时沟通身体变化,才能让这个阶段更平稳。
每个女性的“绝经之旅”都不同,了解它、接纳它,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有任何健康问题可以扫码联系小助理↓
别忘了点
哦!
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