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简配资
眩晕急性发作时,是优先缓解患者痛苦,还是全力追查病因?
眩晕是指机体因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为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眩晕患病率约为5%[2],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3]。从病因上看,眩晕的发生多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常急性起病,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耳鸣及恐惧感[1]。这种急性、突发的状态往往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活动能力。在眩晕急性发作期,临床医生面临一个关键的决策点,即优先进行对症治疗还是先明确病因再予治疗,这直接影响到患者当下的感受。
对症治疗vs明确病因,
眩晕治疗的优先级之争
张医生
我认为眩晕发作首先需要对症治疗。
眩晕发作导致的呕吐、眩晕感,严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约50%的眩晕患者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约25%的患者无法正常工作[4]。
所以先对症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及时控制眩晕症状可以迅速缓解眩晕症状,减轻痛苦,亦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意外跌倒及其带来的二次伤害。
我认为眩晕发作应该先明确病因。
眩晕疾病的治疗中,病因治疗是根本,明确眩晕病因的前提下,可以指导精准治疗。有些眩晕疾病一旦病因解除,眩晕症状可随即消失,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5]。
因此,优先明确病因对患者至关重要。这不仅抓住了治疗的核心与根基,更是为患者争取准确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李医生
张医生
BPPV通过手法复位可以使眩晕症状消失,其主要依据位置试验诊断,过程较为简单便捷。但需注意两点,一是部分患者手法复位后依旧存在残留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此时仍推荐对症治疗。二是大多数眩晕疾病的病因诊断并非仅凭简单的查体即可明确,而是高度依赖于患者对眩晕性质、发作特点等病史的详尽且准确描述,患者配合程度至关重要。
先进行眩晕、止吐等对症治疗,患者往往能保持更清醒的状态,更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病史资料信息。
眩晕患者的病史采集确实至关重要简配资。
然而对于疑似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头颅CT是首选的检查项目[6]。
成功识别血管源性眩晕的关键在于优先考虑明确病因,并高度重视眩晕的病因检查,确定病因后可以为患者争取快速有效的对因治疗时间,避免延误血管源性眩晕相关危重疾病的诊治。
李医生
张医生
血管源性眩晕若不能及时识别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但其不是常见的眩晕疾病。
仅5%的眩晕患者最终病因诊断为脑血管病,且导致血管源性眩晕最常见的脑卒中疾病,临床表现还包括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7]。
而包括BPPV在内的常见眩晕疾病,病情通常可控,鲜少威胁患者生命。
优先对症治疗可快速稳定患者状态,提升其对辅助检查的配合度,从而为及时确定病因,争取关键诊断时间创造有利条件。
眩晕改善后,患者配合程度确实更高。但在患者眩晕发作期,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自发眼震等情况,提高诊断率。
再者,眩晕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前庭抑制剂,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及苯二氮卓类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口干、瞳孔散大和镇静。抗组胺类药物与抗胆碱能药物类似。
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导致患者记忆力受损和跌倒风险增加,甚至部分药物还会存在戒断反应[8]。
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进行对症治疗,可能会存在额外的副作用。
李医生
张医生
眩晕对症治疗不仅包括前庭抑制剂,还有倍他司汀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9],其不良反应少见,严重不良事件罕见,且不存在戒断反应。
小结
眩晕急性期管理需要平衡“对症”与”查因“。张医生主张先快速止晕可以保障患者安全,改善诊断配合度,且良性病因风险可控。李医生则强调,优先查因能避免表现为眩晕的危重症疾病误诊,利用症状窗口期提升检出率,减少药物滥用导致的前庭代偿抑制。屏幕前的您,心中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欢迎在文末投出您宝贵的一票,分享您的看法!
文末调研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4):402-406.
[2]刘畅,刘大新,丁雷,等. 眩晕疾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特征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0):862-864.
[3]韩英博,彭俊阳,姚建华. 眩晕的病因分类与规范诊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9):2590-2592.
[4]潘婕,罗本燕.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6):421-423.
[5]庄建华. 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7):764-768.
[6]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0,27(4):253-260.
[7]李斐,庄建华. 血管性眩晕和头晕临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3,23(2):131-137.
[8]Hain TC, Uddin M.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vertigo. CNS Drugs. 2003;17(2):85-100.
[9]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01-216.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